◎作者:張小康◎燒烤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本書是我國首次以紀實文學形式生動再現60多年前人民解放軍進軍西藏、和平解放西藏的時代故事。作者以近200名親歷者的口述史,全景式地展現瞭解放西外接式硬碟藏,修築康藏、青藏公路,建立民主政權,平息叛亂到民主改革的歷史畫捲。”
  嘎廈官員想想:要到這樣一個荊棘纏繞、連鳥都不願microSD意做窩的雜樹林去砍柴談何容易?這倒是十分合算的交易
  軍區文工團正在趕排大型歷史劇《李闖王》,全團演職員利用每天早晚兩個小時完成積肥運肥任房屋買賣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拉薩大街小巷的糞便都被部隊淘光背走了!拉薩河畔新開墾的土地因為二百五十多萬斤肥料而變成沃野。佈達拉宮前面的糞山被“搬”走後,初步形成了後來的拉薩人民廣場,現在擴建成了佈達拉宮廣場。進藏部隊創造高原開荒歷史的同時,也開了西藏“愛國衛生運動”的先河。
  冰消雪融,春到高原,第一批希望的種子撒向廣袤的荒灘。在雪域高原上,種植品種有限。開始時,部隊種植的蔬菜主要也是白菜、蘿蔔、土竹北房屋豆,號稱“新三樣”,外加小部分蔥、蒜,幾年後品種逐漸增多。
  1952年8月1日,第一個軍墾農場“八一農場”正式在拉薩掛牌,劉國璽為第一任場長,專職人員三百零八名。收穫的季節來到了。第一年從內地帶來的種子就在這片陽光充足和肥沃的土地上結出了大蘿蔔、大白菜和大土豆,均創拉薩歷史之最。
  那時,譚冠三特邀阿沛·阿旺晉美夫婦、達賴喇嘛的母親等西藏愛國上層人士和婦聯、青年聯誼會的男女老少到“八一農場”參觀,將官兵們用汗水“喂養”出的大蘿蔔、大白菜作為禮物相贈。許多前來參觀的上層貴族也不由贊嘆:“解放軍真是什麼都會幹,了不起!”
  開荒生產,顯示了我軍扎根西藏的決心和力量,愛國上層人士受到鼓舞。不久,達賴喇嘛的母親把她在曲水一塊五百畝的土地贈給“八一農場”,類烏齊宗的宗本朗傑把該宗的幾百畝地撥給了農場使用,農場的規模逐步擴大。
  農場擴大了,部隊特別吸收了第一批百餘名流浪孤兒。這些孤兒的父母多為外地貧苦農牧民,千里迢迢朝聖到達拉薩後無法返回,所生育的子女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舊西藏地方政府從來不管他們的死活。藏族孤兒來到農場,日常生活有了保障,還有專人教他們學文化、學種糧、學種菜。這些孤兒後來有的當上了拖拉機手、技術員,還有的當上了農場的領導。
  在部隊抵達拉薩的初期,不僅糧食緊張,酷寒少衣,燒柴也成了大問題。拉薩四周有不少神山,長著蔥鬱的林木;城裡、郊區也有一片片林卡,但都因樹有其主,解放軍嚴守紀律,連一片落葉也不能去撿。
  燒柴問題如何解決?首長十分著急,再三同噶廈政府商量,他們就是遲遲不予解決。怎麼辦?
  當時位於拉薩河中心有一處荒棄的甲瑪林卡。這是一片人跡罕至、荊棘叢與灌木雜生的原始叢林。譚冠三向噶倫索康提出:讓一百名解放軍在此地砍伐柴草三個小時,每人可以交上十個銀圓。嘎廈官員想想:要到這樣一個荊棘纏繞、連鳥都不願意做窩的雜樹林去砍柴談何容易?這倒是十分合算的交易,便爽快地答應瞭解放軍的條件。
  譚政委決定將砍柴的任務交給一五四團三營。他親自到三營作動員,要求三營官兵要充分利用這次來之不易的機會,做好準備,全力以赴地打好這一仗。要在三個小時內把這個林卡中的全部雜樹、棘叢砍光,以解決全軍柴荒的緊迫問題。
  駐拉薩部隊全體指戰員得知這一消息倍感振奮,文工團政委傳達了譚冠三政委的指示:由於部隊缺糧,長期處於半饑餓的狀態,戰士個個面黃肌瘦,身體浮腫,體質虛弱,如不讓執行任務的戰士吃上一頓飽飯上陣,完成任務是有困難的。因此,譚冠三命令司令部通知部隊機關,一人節約一天的口糧支援三營,讓三營參加砍柴的一百名戰士吃得飽飽地上陣。
  第三天一大早,一百名戰士手提斧頭,再帶上砍刀、繩索直奔甲瑪林卡。文工團員們也抬著茶水,帶上毛巾,帶著鑼鼓,奔到了現場,為部隊送毛巾、送茶水,敲鑼擊鼓為部隊鼓勁。
  噶廈政府在林卡邊地勢較高處的坡坎上,搭了一個寬敞的帳篷,擺了一張桌子,桌上用盤子盛上一些外國水果糖和桃乾、杏乾等乾果,還準備了幾壺上等酥油茶。桌子上最醒目的地方放上一隻“滴答、滴答”響聲極大的鬧鐘,桌後坐著司倫魯康娃和噶倫索康等官員。當他們看到譚冠三一到,紛紛站起來讓座。
  魯康娃一反傲慢的常態,親自給譚冠三敬酥油茶,並帶著勝券在握的自得神態轉向譚冠三說:“譚將軍,按照事前約定,砍柴時限是三小時,多一分鐘都不行,您說是吧?”
  譚冠三政委豪爽地回答:“那當然,我們解放軍從來都是按約定的規則辦事,別說超過一分鐘,連一秒鐘都不會超過,請司倫放心。”
  魯康娃得意地笑著,他將“滴答、滴答”作響的鬧鐘放到了桌子中間,一口一口地喝著酥油茶。九點鐘一到,魯康娃便笑著對譚冠三說:“譚將軍,時間已到,可以開始了。”
  譚冠三政委望了他一眼,微微一笑,對三營營長說:“開始!”一聽“開始”的哨響,戰士們立即像猛虎下山,如虎嘯山林般掀起一股颶風撲向林卡。這時,文工團員們立即敲響了震天的“得勝鑼鼓”的鼓點,歌聲、加油聲此伏彼起。
  戰士們全然不顧張牙舞爪、撲面而來的荊棘將臉劃傷,將手割破,將衣服撕爛,掄起鋒利的斧頭和砍刀,只見一道道銀光閃亮,只聽得“咔嚓、咔嚓”巨響,碗口粗的樹,戰士們幾斧頭就砍成兩截,一棵接一棵地往下倒;縱橫交錯的棘叢在三營戰士的刀斧下,像柔弱的嫩草一樣一片一片地被割倒。這偌大的一片林子,像剛被十二級風暴橫掃過後一樣,呼啦啦地捲得無影無蹤。
  譚政委望著眼前的戰將,望著這些勇猛可愛的戰士,望著河灘上全部放倒的灌木林、荊棘叢,十分滿意地講:“好!好!幹得好啊!”
  這時魯康娃一臉陰沉,噶廈政府的官員們個個目瞪口獃。
  (連載完)
  (明日起將連載葉永烈新作《歷史的註腳》,敬請關註。)  (原標題:雪域長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c10ecnkc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